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歐美勞動趨勢11 > 勞動保護鬆綁惡化社會不公
歐美勞動趨勢11
[ 2013/12/10 ] 勞動保護鬆綁惡化社會不公

             勞動保護鬆綁惡化社會不公
【洪清海】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以「美國化勞動政策在歐洲擴展」為題,探討歐盟在財政危機下採取預算緊縮政策及勞動保護鬆綁對社會的衝擊,從文章中發現若干值得關注的發展,僅摘要整理供參。
 
研究國際勞動者都知道,歐洲社會與美國的勞動制度的最大差異在於政府與工會的職權、角色與互動模式不同。歐洲社會的勞動政策係以社會契約為基本架構,透過勞資政三方社會伙伴關係進行社會對話機制的運作,形成社會共識和規範,藉以促進社會凝聚。相對的,美國則以自由主義為核心,政府在勞動領域的主要角色在於促進勞資誠信與公平的集體協商,透過勞資自治機制處理勞動關係及問題,促進社會的公平競爭。歐洲與美國在勞動治理上採取不同的政策,一方來自社會本質上的差異,另一方面卻也型塑了勞動市場與工會的不同特徵與價值。
 
在歐洲與美國社會基礎結構迴異的前提下,美國化勞動政策在歐洲擴展的觀察報導,我認為縱然不是危言聳聽,也很難不被批評言過其實,但細究文中對若干事實的論述與分析之後,我認為歐洲社會在經歷長期財政危機的衝擊,過去勞動者所依附的尊嚴勞動政策或保護政策刻正面臨崩解,一股改變歐洲社會本質的巨大亂流,在歐洲地區驚濤裂岸,對國際工運的未來發展,絕對是不容小覷的警訊。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勞動法放寬對企業集體裁員和不公平解僱的管制,同時放寬短期和臨時僱用的期限為四年,而愛爾蘭和葡萄牙則凍結最低工資制度,希臘也相繼砍低最低工資水準。勞工的工作權與生存權在緊縮(austerity)救經濟的行動中被犧牲。雪上加霜的是,團體協約覆蓋範圍也呈現急遽下降的現象,例如葡萄牙在2008年財務危機前約有190萬名勞工受到團體協約的保障,2012年則緊剩30萬名勞工受覆蓋。
 
其次,南歐諸國致力拆解勞動保護,以降低勞動成本和貶值手段來重建競爭力,和提高就業與償債能力,卻面臨歐洲內需市場欲振乏力的窘態,因此不僅未能達到擴展外銷市場的預期目標,反而陷入社會凝聚力下降,所得差距擴大,人權滑落而激進政黨崛起的複雜情勢之中。
 
以歐盟的模範生德國為例,雖然該國在財政與經濟的穩健表現,以及相對較低的失業率(5.2%)受到羨慕,但並非所有國人都能從中分享到實益。在1991年,德國10%的富人擁有全國收入的26%,但2010年則上升到31%,財富集中擴大了所得差距。最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在財務危機中,特別將最低工資從每小時8.5歐元調高至11.5歐元,期望能提高勞工購買力以利內需市場的擴張,並讓其他歐盟國家共享市場利益,其效果也同樣白忙一場。
 
學者專家分析指出,德國自1990年代統一以來,原東德地區企業因為缺乏效率與競爭力,悄悄改變了產業層級的團體協商模式,而西德地區的企業也爭相效法,導致集體協約的覆蓋率開始出現下滑趨勢。而2000年初期,政府為快速解決統一後的失業問題,大量創造低薪、短期、迷你工作,其實已埋下就業市場脆弱化的病因。此一政策操作模式,在2008年歐洲財政風暴之後,失業問題日趨惡化,各國在預算緊縮的同時,不約而同採取拼外銷搶市占以創造就業機會的作法,卻因全球需求的不足功虧一簣,並賠上勞動市場被嚴重裂解和扭曲的巨大損失。最讓專家憂慮的是,勞動市場去管制化的浪潮,一旦從南歐財政弱國相外擴散,將造成工會在集體協商和福利結構重建上的重大考驗,而且被迫付出長期的社會成本。
 
從以上歐洲勞動情勢的分析,對照國內近十年來的勞動市場發展,不禁讓人感到莫名的蒼涼,彷彿歐洲的冷風,也在臺灣的勞動市場摧枯拉朽,或許這就是另類的「西風東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