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歐美勞動趨勢11 > 從伊拉克教師工會抗爭看台灣
歐美勞動趨勢11
[ 2009/04/02 ] 從伊拉克教師工會抗爭看台灣

                    從伊拉克教師工會抗爭看台灣
【洪清海/本會策略委員會委員
 
2009328,伊拉克教師工會發動第二次全國性街頭示威,抗議行政當局違反憲法,意圖以不民主手段接管教師工會。約有500名教師代表在首都巴格達市中心高舉「尊重憲法」、「反對政府干預工會內部事務」、「支持公民社會組織」等標語,高分貝向政府喊話。此一行動繼321首次示威行動遭警力鎮壓後,再一次向執政者強烈表達抗爭到底的決心。抗爭行動吸引媒體高度關注,亦獲得伊拉克總工會、公民社會組織、政治受難者協會,以及國際工會組織的聲援。
 
伊拉克教師(Iraqi Teacher UnionITU )於2007年召開三次臨時代表大會,選出現任主席Jasim Al Lami,但因選舉效力發生爭議,一直未獲政府當局承認。伊拉克政府指定並授權一個官方部門接管,要求教師工會交出總部鑰匙、會員名冊及紀錄,計畫重新選舉,並限制現任工會主席參選。工會則堅持政府應遵守憲法保障人民結社權之規定,停止不民主接管工會的意圖與行動。工會同意再次舉行選舉,但應在工會章程規範與法官出席見證下舉行。顯然工會與政府之間仍無共識,可能隨政府干預行動之展開而升高對抗。工會對執政黨與行政當局企圖把工會轉變成手上工具(turn the union into tools in hand)極度不滿,認為這是根植於過去極權文化的政治難題,工會將與公民社會組織共同進行改革。
 
英國公共服務工會(PSU)和英國總工會(TUC)對伊拉克教師工會的處境深表關切,其秘書長分別致函伊拉克內政部副部長停止打擊工會,修正勞工法令,准許工會獨立民主運作。據悉,海珊執政時即對自由工會主義採取敵視與限制態度,並以行政命令箝制工會活動,2005年經選舉程序產生的執政當局,亦凌駕立法機構,發佈行政命令限制工會自主運作。伊拉克教師工會對於經由選舉程序產生的執政當局卻採取不民主手段(undemocratic practices by the elected government of Iraq)的表現,堅持決不屈服,並將採持續抗議、罷工與法律訴訟等行動維護工會的獨立性。
 
國人對伊拉克的印象,除了海珊及石油之外,大概就只剩下戰爭的苦難。從伊拉克扯到台灣似乎有些遙遠,但伊拉克教師工會的處境與遭遇,其實與台灣工會過去和當前的生態有幾分相似,其略帶悲憤的抗爭或許難以扭轉執政當局的操控,但正好可以給國內工運一些省思。
 
一、
我國工會法對教師、公務員、軍火工業員工等仍限制組織工會,明顯與台灣的民主發展程度不相稱,也不符合國際勞工組織的核心勞動基準,對受雇者追求「體面勞動」(decent work)造成障礙。2003218陳水扁與工會幹部春節餐敘時,曾保證51日前完成勞動三法修正,事隔多年且經再次政黨輪替,工會法何時完成修正仍遙遙無期。如果我們同情到伊拉克教師工會悲憤對抗執政當局的壓制,是否更應該為教師及公務員工會遲遲無法設立而感到忿怒與羞愧。
 
二、
我國工會發展經歷過威權統合主義的操控,如同伊拉克工會當前的處境。隨著國內民主政治的發展,政府對工會的自主性已有較高的尊重,但政黨對工會的思維仍然以工具性為基調,並未把工會視為社會伙伴。伊拉克教師工會指責執政當局企圖吞併所有公民社會組織(swallow up all civil organizations),使其成為行政與執政黨力量的馬前卒(turning them into fronts for the ruling power),不是與台灣當前的狀況很類似?
 
三、
工會民主是工會獨立運作的基礎,而工會民主除表現在議事與決議的程序,更以職員選舉為判斷指標。伊拉克教師工會因選舉糾紛而陷入爭議,也引來政府的干預與接管,更加凸顯工會民主的難度與重要性。台灣工會因內部選舉而造成爭議與分裂,甚至癱瘓工會運作之情形,其實也是時有所聞,政府雖然少有強力干預之舉,卻使爭議延宕多時,暴露當前工會選舉爭議的處理機制並不完善的事實。
 
四、
工會是勞動者意志的表徵,也是社會的資源,工會除了應擔負保障與增進勞工權益的原始角色,亦應盡到社會公民的責任。伊拉克教師工會積極參與政治民主改革,對過去海珊政權專制所遺留的威權文化與意識,積極進行論辯與對抗,是否因此而招致執政當局的不悅與報復,因缺乏足夠論據,尚不宜過度解讀,惟就其在示威遊行中高喊民主改革的主張,即充分彰顯其對公共議題的關心與投入。國內工會雖不乏對政經與社會議題的參與,但多數工會仍以疏離居多,令人失望。
 
五、
伊拉克教師工會的示威,引起媒體高度注意,除報導其抗爭行動的原因、訴求及發展,更由衛星電視台就此一難題舉行圓桌會談,深入探討其解決的可能方案。媒體的關切與報導,不僅是為了讓工會的聲音被聽到,更重要的是,媒體認定工會是公民社會的一環,社會對存活於體系內的組織與活動不能漠不關心。筆者不確定伊拉克媒體的關注,是來自媒體對自身角色功能的實踐,抑或來自工會經營媒體關係的效用,但可以確定的是,兩者都是國內所欠缺。
 
六、
英國總工會等工會組織關心與聲援伊拉克教師工會,究竟能發揮何種實際效用,或許難以客觀評估,但傳遞的情意絕對是溫暖而濃郁,足以讓深陷危機的教師工會感到鼓舞,此即國際工運的相挺情義。國內工會與國際工會的接觸或交流,雖已漸受重視,但仍限於少數較具活力的工會,多數全國性工會仍缺乏國際工運視野與經驗,管道與能力皆屬不足,值得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