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歐美勞動趨勢11 > 俄羅斯工會的功能危機
歐美勞動趨勢11
[ 2009/06/10 ] 俄羅斯工會的功能危機

                      俄羅斯工會的功能危機
【洪清海/本會顧問
 
20093月間,「全俄羅斯民調中心」進行一項有關勞工對工會功能的反應調查,其報告於日昨公佈。文中對俄羅斯工會組織的功能的式微有客觀的描述,值得勞工運動者借鑒。
該項調查係以俄羅斯勞工為對象,包括全俄羅斯42個地區140城鎮,樣本數為1600個,其中工會會員34%,統計誤差為3.4%。調查內容包括工會功能的評價、勞動關係型態的喜好、爭議的處理方式等,茲扼要整理如次:
 
一、工會功能評價
受訪勞工對工會在其生活中的角色功能,有17%勞工認為正向超過負面。43%勞工認為工會對其專業或工作權益的保護無半點作為,僅有8%的勞工認為工會關心其問題。
 
二、有關勞動關係型態的傾向
受訪勞工認為最佳的勞動關係為「家長主義型態」(paternalistic pattern),佔39%,其次為「自由主義模式」(libertarian model),約26%,喜歡「社會自由模式」(social liberal pattern )者僅有10%,此外,喜歡團體協商模式(但應少一點公眾議題)的勞工為14%。
 
三、影響勞動權益的主因素
受訪勞工認為其權益主要來自於企業行政部門的倡議者19%,來自直屬主管照顧者14%,歸功於團體協議者6%,勞動監察3%,公共健康與技術監督3%。換言之,勞工認為影響其勞動權益的主要因素為企業的管理活動,尤其非工會會員持此一看法者為工會會員的2倍。
 
四、有關爭議處理方式
勞工權益受損時,有56%的勞工並未採取任何爭議行動,其原因包括認為「無此必要」者54%(其中66%為工會會員),「徒勞無功」者22%,「情況會更糟」者5%,「不知如何做」者4%。至於有採取維護權益行動者所選擇的處理方式,以直接向直屬主管申訴者比例最高19%,向工會求助者5%,法庭訴訟者5%,個人方法5%,選擇離職者6%。此外,有關爭議行動的效益,44%的受訪勞工認為成功,25%勞工認為無法獲得正向實效。工會會員與非會員對此反應略有差異,前者認為有效的比例為55%。
 
從上述調查結果中,筆者認為值得進一步討論的面向如次:
 
一、工會為勞動者自主團體,其主要角色功能為會員意志的凝結與權益的維護,會員對工會的認知與評價,是工會組織者檢視其治理活動最重要的回饋訊息。而非會員的意見反應,雖因未實際接觸工會而可能偏離事實,卻可能因其既有認知而決定其未來對工會的態度,故工會組織者在組織發展上也必須予以正視。至於社會對工會的認知,因工會為公民社會成員之一,其社會形象的塑造自應受到同樣的關注。「全俄羅斯民調中心」的調查,其對象雖為勞工,但報告對社會公開揭露,對工會的社會形象必然有所影響。近年來,國內工會雖然已注意到工會社會形象得塑造,但仍然缺乏系統化的經營,除少數較為活躍的工會外,大部分工會與媒體的互動仍待強化。
 
二、俄羅斯受到全球經濟衰退之影響,除失業問題日趨嚴峻外,企業積欠勞工薪資的情況極為普遍,金額高達50億,已影響到勞工的生計,此乃工會所應介入協助的重要議題,然而上述統計卻顯示僅有8%的勞工認為工會關心其問題,如再加上勞工對其權益來源的認知等統計數據,已可看出俄羅斯工會與勞工利益的疏離程度,難怪評論者提出「俄羅斯工會是否已失去立足之地」的質問。
 
三、受訪勞工對勞動關係型態的傾向,也是值得注意的現象。統計顯示39%勞工最喜歡的勞動關係為「家長主義」,如再參酌其對企業行政主導其權益的認知,足見俄羅斯勞工對企業的期待既傳統、保守又被動。俄羅斯勞工普遍尊重雇主享有高度管理權,並期待雇主主動照顧照顧勞工之生計,如同對待家屬。至於歐美企業慣採的自由模式與團體協商,在俄羅斯則尚未普及。尤其團體協議部分,勞工並不喜歡工會過度關切公眾議題,因為勞工認為這是工會幹部的秀場,對其權益並無作用,此與歐洲及亞洲日、韓等工運的方向大異其趣。筆者認為勞工對勞動關係型態的傾向受到政經與社會結構的影響,並無好壞之分或高下之別,惟其對工會組織者而言,則是必須精確掌握的脈動,才能使工會之運作從現實中找到養分,並回應現實的期待與挑戰
 
四、以科學方法進行工會功能評估,不管來自工會內部或外部機制,對工會都是有正向作用的資訊分析,工會應以正面態度以對。台灣對工會功能的評估或調查,大都來自政府部門或學者之研究,鮮少有專業民調機構主動進行,而且調查結果多半沒回饋給工會,頗為可惜。筆者認為,工會基於對其現實運作之檢視與未來發展策略之規劃,適時自行辦理會員意見調查,其實是非常必要的功課。讓工會的運作更貼近勞工的需求與期待,或許是全世界工會力挽頹勢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mosnews. Com 200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