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焦點論述 > 董文雅 > 全球經濟危機與工會作用-國際觀察與思考
董文雅
[ 2009/11/11 ] 全球經濟危機與工會作用-國際觀察與思考

        全球經濟危機與工會作用-國際觀察與思考
【董文雅/本會理事長】
 
壹、前言
2008年第三季,源自美國房市的危機,經由缺乏管制的金融系統加以散佈後,首先造成了信貸危機,並進而產生就業危機,使全球經濟因而跌入複雜而危險的循環。
200811月,20集團(G20)領袖首次於華盛頓會面。當時工業化國家已經面臨生產衰退的陰霾。許多經濟專家從2008年第四季GDP的搖擺跌勢,預估今年七大工業國家、歐盟、及其他OECD會員國的GDP將呈6%的負成長,而新興國家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則將停滯不前。2009年,由於出口大幅減少及民間投資不足,經濟衰退將造成開發中區域的緊繃情勢。世界貨幣基金會(IMF)更憂慮指出,世界26個低收入的開發中國家,將因全球經濟衰退的不利影響而淪為「高度脆弱」(highly vulnerable )的國家。
如今,全球經濟情勢雖然尚未完全復甦,至少未見經濟學家所預言的災難,其中致勝的關鍵,固然來自各國政府面對危機的誠實與理性,但產業與工會的緊密合作與扶持,則如同「龜息大法」,起了固本培元的作用,護住企業的命脈與勞工的就業機會,終得以乘勢再起。
 
 
貳、全球經濟危機對勞動的衝擊
全球經濟危機對勞動市場的衝擊,主要表現在大量裁員、就業不安定、工資凍結或緊縮、以及侵害勞工法定權益的爭議。
失業率自20091月已經繼續湧現,國際勞工組織(ILO)預估全球將有5000萬人被迫退出勞動市場,新興及開發中國家的2億勞工可能被推向極度貧窮之地,而且毫無社會安全網的支持。每日所得低於2美元的「工作貧窮」(working poor)可能高達14億人,其中有60%是女性勞工。全世界的勞工,因金融部門的貪婪與無能(greed and incompetence),以及民營化、自由化及勞動市場的鬆綁,無辜被迫承受經濟危機而失去其工作與家庭。
誠如國際工聯研究發現,近十年來,由於工資緊縮、企業違法侵蝕勞工權利、不穩定的就業方式、政府刪減社會保障,以及不當的金融相關政策,皆加深勞動市場的不公平及脆弱性(inequality and vulnerability),而此次全球經濟危機,更使勞動市場雪上加霜。
 
 
參、國際工會的回應
全球勞工在此次經濟危機中所受的衝擊,從無薪休假、減薪到失去工作,甚至因無力繳交房貸淪為無家的流浪漢,可說是受創不輕,更對不確定的未來感到憂慮不已。國際工聯(ITUC)和工會諮詢委員會(TUAC)為表達全球勞工對經濟復甦與金融改革的期待,籲請各國領袖正視勞工議題在經濟重建中的急迫性與重要性,特別在20094G20高峰會議舉行之前,公佈了「全球工會倫敦宣言」(Global Union London Declaration),完整表達全球工會對抗經濟危機的思維與主張。
全球工會組織要求G20的領袖,加強與其他國家及機構合作,採取五項策略來對抗當前的經濟危機,期望能為未來年代建立更公平和更穩定的世界經濟。其中第一項建議,即要求採取「協調的國際復甦與穩健成長計畫」。國際工會建議經由公共投資(public investment)、主動的勞動市場政策(active labor market policy)、擴大社會安全網(extended social safety nets)和綠色經濟投資(green economy investment)以及對開發中國家及新興國家的援助等方式,來達到創造工作(job creation)的最大效用。
所謂主動的勞動市場政策(Active Labor Market Polices, ALMPS),首要任務在於將人民留在工作崗位上,並促使勞工更主動積極。其方案應包括降低失業風險及提供損失工資的所得支持(income support)。在艱困的時候,企業更應盡到社會責任,儘可能保留勞工的工作機會。根據在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規範,企業進行重整必須經由勞資對話機制,而接受公共資助的企業,更應遵守勞資政三方有關重整計畫的協議,其中應包括雇用及訓練項目。
政府必須採行的勞動市場政策包括:
()打消企業初遇困難即裁員的想法,並提供遭遇短期信貸困難的企業必要的財務支持。
()關注受到經濟危機最大衝擊的族群,包括青年、中高齡、無技術勞工、短期僱用、兼職勞工、婦女及移民勞工。
()近一步努力消除性別給付差距(gender pay gap),據統計,目前性別給付差距超過22%,値得重視。
()提供所得支持,特別是經由失業給付,來協助失業者維持生計。
()在終止勞動關係時,應確保完全遵守國家及國際勞工權利基準。
()加強對人民的投資,並提供訓練機會來協助各年齡組勞工獲得工作所需的新技術。
()確保移民勞工獲得與本國國民相同的權利,使其免於種族攻擊及陷入貧窮。
 
 
肆、亞洲工會的積極作為
 在全球化的經貿體系中,亞洲地區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結構,承受此次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相當劇烈而沉重,如何有效回應也格外受到關注與期待。台灣總工會從亞洲工會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回應中,觀察到亞洲工會的務實、堅韌與理性,令人對工會的危機處理能力感到欣慰。以下謹就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等工會的積極行動提出扼要觀察報告。
 
一、日本工會
(一)受到美國金融危機之影響,日本出口呈現衰退,2008年第4季實質GDP成長率較前年同期下降12.7%。經濟的惡化,迅即反應出就業市場的脆弱與不安。為了面對日本雇用情勢的嚴峻變化,日本雇主團體「經團連」與總工會「連合」於2009115日聯合發表「雇用安定與創出」的勞資共同宣言,建議政府「降低雇主調整助成金」的申請條件,簡化手續,擴大助成率;「降低失業給付申請要件」,並及早擴大雇用保險制度的適用範圍;「擴大公共職業訓練」,協助失業者轉業,經由訓練職類多樣化,訓練期間長期化及技能升級的努力,使勞工的技能符合社會及企業需求。在雇用創出部分,則建議政府加強物流、交通、公共設施、耕地再生(法人經營)及育林雇用支援,強化通訊電子基本設施,擴充大學IT人才的培育,電動汽車的開發,以及擴大其他有關創新技術的投資等,期能厚實未來競爭力的基礎。此外,有關國民生活福祉的基礎設施,如高齡者的多樣住宅,看護設施及托兒設施的擴充,照顧和保育職類的復職援助和資格的取得等,均是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促進國民生活福祉的可行方向。
(二)日本連合為了實現創新就業機會的主張,提出「180萬人雇用創出方案」,以三年為期,創造180萬個工作機會,期使失業率降至3%以下。該就業機會創新的領域包括(1)醫療、看護、保育人員86萬人;(2)就業服務和外籍勞動翻譯人員16萬人;(3)公立學校教師及協助人員13萬人;(4)能源再、綠能建築和節能交通運輸等產業30萬人;(5)永續性農業,森林和水產業就業人員25萬人;(6)道路有關的改善工程,包括電氣、電話的共溝化,信號、街燈的省能源設施改善,以及改善交通阻塞等設施,合計約10萬人。
 
二、南韓工會
2009223日,南韓工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Korea Trade Union,FKTU)與雇主團體總會倡議「大社會共識」,獲得南韓勞動部和公民社會組織的一致支持,正式簽署四方(Four-Party)協議,並對外公開宣誓共同承擔痛苦(share the pain)與攜手對抗經濟危機的決心。此一協議,勞、資、政和公民組織各有其角色分工,主要內容包括:
(一)勞資雙方同意在政府的支持下,共同致力於工作維持與分享(job retention and sharing)。為對抗金融危機,工會同意避免罷工行動,並接受薪資凍結或緊縮;資方同意戒除不公平勞動行為,並避免基於管理之理由而裁員,盡可能維持僱用現況。大企業應主動採取有效的方法,來促使其外包或合作的企業改進工作安全與穩定。
(二)公民團體應舉辦各種活動來推廣「分享文化」(sharing culture),並鼓勵社會大眾優先購買實施「工作分享計畫」之企業的產品。公民團體應努力促使政府及國會通過對抗經濟危機的計畫與預算。
(三)政府應擴大社會服務部門的就業機會,並提供失業者轉業訓練,強化就業安置服務,建立以數據與顧客服務為導向的服務系統。
(四)擴大社會安全網,提供失業者和低收入者多元的支持,如雇用、托兒、健康照護等。
(五)展開履行協議的行動計畫,四方同意盡最大之努力,經由持續性的協商,促使協議內容能在企業、地區和全國層次全面推動。為了掌握執行的成效,應在四方團體之下建立一個評估團隊。
 
此次南韓「大社會共識」的推動,最引人注意的是,倡議來自於勞資雙方,有別於過去由政府主導的社會對話,而且在勞資政三方機制中加入公民社會組織,使其社會共識的基礎更為穩固。
  
三、新加坡職工總會
   20092月,當全球經濟危機重創新加坡的經濟與就業之際,新加坡職工總會(NTUC)秘書長Lim swee say 對外樂觀表示,新加坡因為擁有勞資政三方(tripartism)機制,因此很有信心能順利度過全球經濟衰退的困境。新加坡職工總會預估,2009年新加坡損失的工作機會應可控制在29000人以下,(目前已有5500個工會會員被裁員),失業率則可控制在5.2%之內。新加坡為協助被裁減勞工,特別成立照顧基金(U Care Fund)
 
    新加坡職工總會認為當前的工運重點,就是想方設法把中高齡勞工留在職場,並對失業者提供技能訓練,協助其進入健康、旅遊、建築和公共服務的產業部門。據統計,新加坡職工總會在2008年透過所屬會員工會與企業協商,在706家企業中順利保住4659位中高齡勞工的工作機會,並協助2329位女性勞工找到新的工作。2009年的工作目標,則分別為4500位中高齡和2500名女性勞工。此外,職工總工總會積極推動「升級與彈性的技能方案」(Skills Program for Upgrading and Resilience, SPUR),目前已有170家企業7800名勞工同意加入此一提高競爭力的訓練計畫。
 
    新加坡職工總會對於勞資政三方協調機制的運作極具信心,並且引以為傲。
該會秘書長一再強調,「在新加坡,我們擁有運作良好的三方機制,經由此一獨特的優勢(unique advantage),我們足以通過經濟頹勢。我們目前唯一的挑戰,就是繼續讓新加坡此一獨特的優勢擴大」。為此,新加坡勞資政三方簽訂了一個共同的四項承諾(Four Commitment),努力打造新加坡成為「最先進的商業經濟」(the most pro business economy),「全球最先進勞工的國家」(the most pro worker nation in the world),「最團結的三方關係」(the most united tripartite relationship),以及一個「最具照顧力的勞工運動」(a most caring labor movement)。
 
四、中華全國總工會
在全球金融海嘯襲擊下,大陸經濟陷入成長率保八(8%成長)的苦戰。當各界聚焦在四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的同時,中共當局在減輕企業負擔以穩定就業情勢的努力,其實也頗為用心。
如眾所知,大陸的失業問題相當嚴重,尤其是農民工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遠大於勞動市場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加上區域性勞動力供需不平衡,更讓就業問題更為棘手。根據中國社科院的預測,2009年大陸實際失業率為10%,每人僅有0.97個的工作機會。想要達到失業率控制在4.5%的水準,至少必須安置1500萬人進入職場,這是一項艱難的就業工程。尤其每年走出大學校園的650萬名大學畢業生,更是衝擊就業市場的一大隱憂。
大陸全國總工會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於20081229日執委會通過「共同約定行動」方案,透過企業與職工的協定,彼此允諾在金融風暴中攜手合作,共渡難關。資方應全力穩定就業,避免經濟裁員,並確保工資按時發放,凡涉及裁員、放長假、解除或中止勞動合同的非常措施,以及依法對職工利益的補償,均應通過職工代表會來聽取職工的意見及建議,而工資的調整則以協商方式確定。至於勞工部份,則應加強知識與技術的學習,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合理化建議,並嚴格遵守企業紀律。
此一由中華全總發起的「共同約定行動」,透過各企業工會體系落實推動,已獲得亮麗的成效,並成為各國工會學習的成功典範。
 
伍、結語
新的危機帶來新的挑戰,也激發新的思維與行動。此次全球經濟危機雖然造成許多勞工就業與生活的負面影響,卻也讓工會與勞工的關係更為緊實。而工會與企業之間經由讓步的協商,也找到雙贏的道路,對伙伴勞動關係的建構與強化,必然產生長期的催化作用。而國際工會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也因經濟危機全球化的深刻體驗,有機會朝向更緊密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