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焦點論述 > 洪清海 > 台灣勞工真的難僱用?
洪清海
[ 2010/04/15 ] 台灣勞工真的難僱用?

             台灣勞工真的難僱用?
【洪清海/本會顧問】
 
最近有幾則關於勞工的就業與僱用的新聞,其內容直接或間接影射在高失業率下,台灣勞動族群的就業意願不高,而且抱怨工資太低,造成企業僱用困難,不利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這幾則新聞固然指出當前台灣勞動市場的部分現象,卻未深究其背後的複雜成因與意涵,對失業者與勞動者不盡公平。
 
第一則是有關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應邀來台的演講,直指台灣勞工僱用困難在全球經商環境調查中排名153名,僵化的勞動市場與官僚嚴重、法治不足等問題,同列為台灣競爭力的障礙。
對於企業集團重金禮聘來台國際級大師的闊論,我認為從全球化的觀點來看,台灣無法自外於全球競合的市場邏輯,因此對所謂的「去管制化」、「彈性化」等新自由主義的主張,也只能「拿香跟拜」,奉為圭臬。然而,勞動市場的特質因地而異,不能僅考慮勞動力的供需,放任市場宰制一切,尚應考慮相對弱勢的勞動者能否具備在市場邏輯中維持生計的現實條件,其中包括工會的結構與協商能力、勞動力開發與技術升級的機會、勞動參與的機制、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勞資倫理的實踐,以及爭議的處理方法等,在「勞資自治」機能無法達到「尊嚴勞動」的基本需求時,政府公權力的干預是必要而正當,也是現代公共行政追求「良善治理」的理念實踐。
麥可波特大師對台灣集體勞動關係的現實侷限是否足夠了解,我們不得而知,但其對台灣勞動市場僵化的評論,顯然過度放大勞動法制對企業用人的形式規範,卻無視於政府執法效率與效能的不足,也忽視了部分企業規避法定與社會責任的種種惡行。在失業率偏高與長期失業勞工人數日增的勞動市場,指稱勞工僱用困難,對飽受求職煎熬的失業者既缺乏同理心,也是難以承受之重的歸責。
 
第二則新聞是有關中部地區就業博覽會的報導,就業服務站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有一家知名企業提供350個工作機會,卻只有50多人應徵,很多失業勞工寧願當啃老族,卻不願就業自立,甚至暗諷參加就業博覽會只是為領取免費的便當。
我們不知是否記者斷章取義,誤解就業服務人員談話的原意,但報導內容卻容易被解讀為失業是勞工缺乏就業意願問題,不是缺乏工作機會,因此失業者應自負失業之責,不能怪罪政府。對於這樣的報導,我認為可能部分事實如此,但其歸因過於簡單。畢竟就業不是簡單的數字統計,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可以用求職人數與工作機會的求供倍數來約化,其中尚涉及企業的形象與管理方式、工作性質與內容、知識與技能門檻、性格與志趣、勞動條件與福利,以及未來職涯規劃與發展機會等,而就業媒合的專業性,正是顯現在幫助求職者找到適性的工作,也讓企業以合理的勞動條件找到合適的人才,絕不是一味追求量化數字,而忽略質的提升,更不能輕率評斷求職者不願屈就即是挑剔或不能吃苦。
此外,對於怯志失業者的就業協助,更應提供必要的諮商,協助其正視心理的障礙,激發其內在潛力,鼓舞其重新出發的勇氣,踏實做好再就業的準備,才符合就業服務專業化的要求,豈可輕率評斷其就業意願不足?
 
第三則新聞是有關勞委會王主委對「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的談話,一句22000元補助「不少了」,引發勞工團體抨擊勞委會「可恥」。其後王主委解釋所言不少是指補助的金額而非指工資水準。對於教育部推動「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用政府預算補助企業用人,以全民之血餵養企業之體,是否具正當性、公平性與合理性,本即存有高度爭議,而部分企業濫用政府補助來「轉換僱用」與「壓低薪資」的行徑,更是令人難以接受,因此「大專生企業實習方案」被諷次為22K方案,其短期就業效用只有粉飾失業率的作用,不是真的要解決失業問題。
勞委會王主委的談話與後來的解釋,基本上是可以理解,但台灣薪資水準衰退的事實,卻是在處理失業問題時必須等量齊觀的重大議題。施政者不能要求失業者「先求有,再求好」,而是應該建構合理的勞動環境,讓勞資雙方在合作中分享利益。台灣薪資水準合不合理,應從勞工的生產力、物價與經濟發展情形加以綜合評估,並參酌鄰近競爭國家的薪資水準,不能只為維持企業競爭力而犧牲勞工生活品質。
持平而論,台灣勞動市場受到政府干預的程度仍高,政府政策工具對工資的影響,不僅顯現在基本工資的決定,還包括經貿協議的安排、外籍勞工的引進、勞動派遣的放任,以及僱用補助方案的設計等,政府在經濟掛帥的大旗下,過度向企業傾斜的勞動市場政策,也是台灣薪資長期凍結的原因,不能完全歸因於市場機制或經濟環境的惡化。
 
從以上三則新聞報導,我們看到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在高失業率的壓力下,政府對就業政策的思維,專注於降低失業率而相對忽視合理勞動環境的建構。對於長期失業者的就業困境,政府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社會則漸漸失去關懷與支持,甚至懷疑失業者缺乏就業意願是失業的原罪。而全球競合的市場邏輯,正擴大對各國勞動市場鬆綁的宰制,勞動者憑侍的國家保護也將不斷限縮。整體而言,台灣勞動者在「勞資自治」的功能障礙,將隨勞動市場鬆綁而窘態畢露,工會的角色功能也必然受到更嚴格的檢視。而台灣勞工究竟好不好僱用,不管薪資高低,企業的答案將永遠與麥可波特大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