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焦點論述 > 董文雅 > 對當前就業措施的看法
董文雅
[ 2009/10/30 ] 對當前就業措施的看法

【董文雅/本會理事長】

全球金融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股匯市哀鴻遍野,經濟頹勢引發恐慌,不知伊於胡底。在這波海嘯中,臺灣受創情況雖然相對較輕,然而各項景氣領先指標的下滑,卻意味著壺底風暴正在形成,而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失業率的上升,則已使廣大勞工承受過高的生活痛苦,馬政府633的願景「仰之彌高」,民眾對政府的信心與耐心明顯動搖。

報載勞委會為協助失業者開啟就業之門,緊急推出「立即上工」等多項就業措施,大量挹注就業安定基金為僱用或工作津貼補助;而經建會則統籌推出「短期就業方案」,搭配98-101年的中長期促進就業方案,每年編列68億元經費,預計四年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至於是否減少三K三班等外勞引進,亦在考慮之內。

本會忝為全國性總工會之一,對廣大勞工的需求與心聲向來勇於建言,對政府的創革與精進作為,從來不吝給予掌聲。就此次勞委會回應失業情勢的舉措而觀,本會認為勞委會的快速回應堪為部會楷模,惟就其措施內容來看,則流於「新瓶舊酒」,且有炒短線美化數字之嫌。本會並不懷疑「立即上工」可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成效,但其效用能維持多久,則令人憂慮。平實而論,4.27﹪的失業率對一個成熟的勞動市場而言,還算是合理的、可忍受的數字,就如同身體輕微發燒,並不需要急於退燒,反而應視為病徵,特別注意病源的掌握與整治,才能標本兼治。「立即上工」等多項就業措施,最大的問題在於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可能以短期而廉價居多,既偏離永續就業的目標,又欠缺勞動價值的正義。本會認為大量複製廉價的「苦勞」,是對扭曲的勞動市場的二次加工,對臺灣勞工而言,究竟是「毒」是「藥」,實待進一步評估。

以下謹就當前就業議題提出本會基本看法如次:

一、「立即上工」僱用補貼對象不應限於民營事業單位,應擴及公營、公益法人團體,且應排除一年內曾大量資遣員工之單位的申請資格。對於補助期間屆滿後勞工在職情形應予追蹤調查,對留任比例不足半數之單位,應建檔排除其日後類似計畫的申請資格。

二、「公部門短期就業計畫」應依其工作內容訂定資格,避免高學歷或專技人力與弱勢勞工強食,造成人力低度運用。至於申請單位除政府部門外,亦可考慮擴及工會、公益等非政府組織的會務人力,藉以容納一定學歷以上的失業者,並可紓緩國內非政府組織長期人力不足的窘況,強化其組織活力,其綜效並不亞於公部門。

三、「企業單位人才育留專案計畫」輔以訓練經費補助,單位成本顯高於前兩項措施,故就業效益在理論上應可期待相對增長。本會認為除應嚴格審視其職務需求與營運狀況是否相契外,應視其育留成效(如比例高低、期間長短、勞工反應)而有不同補助金額,避免空有育留之名,同樣流於短期增補。

四、有關外勞減額部分,應係國內勞工最期待政府拿出魄力的舉措。本會不願評論外勞政策的功過,但外勞淪為替代人力所造成的負面效應,其實已不是單純的就業排擠,而是對國內勞動價格的壓縮。以臺灣的經濟水準及勞動素質來看,薪資水準明顯被低估,而外勞正是扭曲勞動力供需與價格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會認為外勞現在從事的工作,在現有的工資水準下,雖然本國勞工不一定願意受僱,但總比目前完全被拒門外要好,更何況一旦外勞供給減少,除非企業外移、關廠或升級,否則必然要提高薪資競爭力,並因此增強本國勞工受僱的誘因,本國勞工回流三K、三班等工作,並不是不可能,重點在於是否給予機會。當然,為避免事業單位人力調配失衡,本會同意對外勞採漸減方式處理。另監護工部分,開放目的在於協助受照護責任牽絆的勞力得以流入勞動市場,如今卻已淪為廉價多能幫傭,其對勞參率的貢獻另人質疑。本會認為可參考托嬰補助方式,鼓勵僱用本國合格監護工,漸進取代對外籍監護工的依賴。

五、僱用彈性化造成大量苦勞湧現,已成為許多國家難以處理的勞動問題。政府帶頭大量使用契約或派遣人力,雖有釋放就業機會效用,卻給事業單位立下負面示範,競逐廉價勞力。非典就業的脫序發展,無疑是政府埋首於短期就業工程時,應該抬頭正視的永續就業問題。

綜合以上論述,本會認為國內就業情勢的惡化,應會在整體經濟衰退後更為嚴峻,4.27﹪應非天花板。勞委會的短期就業促進措施所規劃的人數及期間,是否足以應付為期不短的就業寒冬,恐怕還得另外綢繆,而就業安定基金與就業保險金的管控與支用,也就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