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2/5境外公司上班如何保障權益 2/5公司的強制開會 2/5月薪26000放假放4天一天9小時 1/11自105年1月1日起法定正常工時... 1/05取消特別休假!!
當前位置 > 首頁 > 勞動論壇 > 工運歷史長河 > 從一件百年前的罷工談起
工運歷史長河
[ 2014/12/25 ] 從一件百年前的罷工談起

從一件百年前的罷工談起
【洪清海】
 
我喜歡閱讀工運歷史,尤其是工業革命發軔之地的英國工運歷史,純因迷戀其獨有的歷史縱深。 
彭林採石場罷工(Penrhyn Quarry Strikes )是英國罷工期間最長的勞資爭議案件之一。爭議發生於1900年4月,罷工延續三年之久,過程從勞資的對抗演變成工會與工賊的內鬨,社區的暴力,軍隊的鎮壓,而最後的結果則是罷工者徒勞無功,採石產業沒落,社區蕭瑟衰敗。雖然這起爭議已是114年前的往事,但細讀這段工運歷史,透過想像力穿梭歷史場景,仍讓人感到一股莫名的溫熱。
 
彭林採石場座落於英國威爾斯省貝賽斯達小鎮(Bethesda),礦場主人是「工運殺手」彭林爵士(Lord Penrhyn),整個北威爾斯省採石場的工會活動都被他宰制。在1896-97年,採石場曾因最低工資爭議而罷工11個月,礦工最終還是一無所獲乖乖返回工作崗位。1900年4月,採石場經理下令禁止礦工籌組工會,結果演變成2800位礦工的罷工。
 
1901年6月,公司以調薪5%誘使400位礦工返回工作。公司此舉破壞了礦工的內部平衡,更激化了罷工者的焦慮與忿怒,終於發生搗毀酒吧和毆打「工賊」的暴力事件。許多社區居民害怕屋子被砸,都在玻璃窗寫上「此屋未住工賊」('No scabs live in this house'),足見當時的混亂與失序。暴動帶來破壞,也招來了鎮壓部隊。
 
1903年11月,罷工行動落幕,三分之一的礦工被解僱。工會仍然不被承認,而罷工期間36萬英鎊的薪資也分文未付。 
從有關彭林採石場罷工事件的簡要文字敘述,其實很難拼湊出百年前的罷工場景,無法勾勒罷工者的集體臉譜,也無法理解從罷工演變成社區暴動的質變過程,但一起罷工事件能被載入工運的歷史,且在百年之後仍被提起,自然有其歷史的厚重和意涵。以下謹將個人的感想分享如次:
 
一、罷工是勞工集體性暫時停止勞務的對抗行為,其目的在迫使資方接受其調整集體勞動條件的訴求。而所謂的「暫時」,是「永遠」的相對概念,並非時間的長短。至於罷工的長度,視勞資雙方的互動與條件,以及外在因素的變動而定。由於罷工期間勞工未提供勞務或資方不受領勞務,勞工無全要求工資給付,因此,罷工如刀之雙刃,勞資雙方皆付代價。彭林採石場罷工期間長達三年,可能是
(1)資方對生產損失的忍受能力夠強和意志很堅定
(2)勞工對勞動條件已極度不滿,故而寧為玉碎
(3)當時還未發展出「輪流」、「局部」、「間歇」等具有槓桿作用的罷工形式。
 
二、彭林採石場罷工事件起因於組織工會的行動受到資方壓制,經歷3年的罷工依然無法改變此一侷限,足證早期籌組工會之艱困。但百年來,工會組織經歷成長、壯大到衰頹,資方的打壓依然存在,而工會面對經社變遷的僵化回應,不僅能力不足,也不夠努力,甚至貪腐或寡頭治理,皆屬可議。
 
三、勞工發動罷工,資方固然可以採取鎖廠的對抗方式,但通常會以替代人力或利誘部份罷工者重返工作的方式來減弱罷工的力量。替代人力的使用,有時會受到技術或資格的限制而難以增補,例如機師罷工,航空公司很難以替代人力解決。在彭林採石場罷工事件中,未見資方雇用替代人力的記載,只見資方成功招回400餘位礦工重返崗位,也因此激化罷工者的不滿與焦慮。文中以「scabs」稱呼重返崗位的勞工,而不是Strikebreaker,用字不同,對破壞罷工團結和一致行動則無差別。
 
四、罷工正當性的判斷基準,包括目的、手段、程序等面向,其中尤以手段的正當性最容易因團體動力的失控而踩到紅線。一旦手段不符合正當性要件,則易招致法令的禁制或武力的壓制。彭林採石場罷工事件出現搗毀酒吧和毆打「工賊」的暴力行動,甚至引起社區的不安,遭受軍隊鎮壓應是罷工者預料中事,而罷工者卻仍恣意而為,個中原因已難耙梳,也不宜輕率以道德評價,但爭議方法與手段的合理性與正當性仍應被檢視,以古鑑今,道理不變。
 
延伸閱讀